围棋与文化——陈祖德
发布时间:2015-11-06 19:42:24|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
       在我国,围棋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。其历史应追溯回何时,现今仍未有确切的考证。但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两千五百年前,即春秋战国时代。
       此外,诸如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等著作中均有涉及围棋的论述,由此可知,围棋在那个时代已较为流行。传说,围棋是在上古尧舜时期发明的,然而该说法并无确切的凭证。但无论如何,单从围棋拥有悠久历史这一点而言,已值得我们当代人对其加以大力地研究与探索。
       几千年来,围棋在历经时代潮流的考验后,并未被历史所淘汰,而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顽强的生命力屹立至今。同时在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,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体验着它的乐趣所在。
       众所周知,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围棋的命运始终同国运的昌盛与衰退紧紧相连。历数古代封建王朝,围棋发展较为顺畅的朝代当属汉朝、南北朝及唐朝。清朝初期,围棋事业的发展达到最鼎盛时期。尤其在当时,出现了诸多名誉四方、被尊为“大国手”的围棋名手,也留下了不少围棋著作,这些书籍在当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。然而在之后的时间里,由于国力的日渐衰退,使得以围棋发祥地而荣耀的中国,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,那就是,无论从围棋的普及程度,或是棋艺的级别而言,中国已同其邻国日本产生了不小的差距。
       此后,围棋事业在真正意义上再次实现大幅度的发展,是新中国成立之后,即不久之前的事情。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优良的社会环境与空前的发展前景,这一切均为实现围棋事业的再次繁荣发展铺平了道路。


   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围棋事业之所以得以如此迅猛地发展,其关键原因之一即得益于国家政府身体力行,积极提倡和开展围棋活动。以已故国家副总理陈毅为首的国家领导人(以及各级各部门领导)积极促进围棋事业的振兴,对围棋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关心,同时作出了高度评价。他们亲自进行热心地推广,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同时,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将围棋列入体育竞技项目行列,通过各种有力政策和措施,积极推动了围棋事业的继承与发扬。1956年,围棋首次被列入“体育表演项目”,次年成为正式的竞技项目。1959年,围棋成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竞技项目类比赛,这对于围棋活动在全国各省市间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。我与吴淞笙先生、罗建文先生等人正是培育于那个时期。
       1960年1月,新中国第一本围棋刊物《围棋》(月刊)在上海创刊。同年,《体育报》先后发表了“提倡下棋”和“积极组织棋类活动”两篇社论。也是在同一年,在陈毅副总理和日本自民党议员松村谦三先生二人的呼吁下,中日两国开始了围棋方面的交流。
       1961年,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成立了“国家围棋集训队”这一团队,并决定采用集训训练方案,不定期集结中国最优秀的围棋选手,对围棋进行团体性钻研。可以说,这种方式为我国围棋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,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。1962年,中国围棋协会成立,陈毅副总理任协会名誉主席,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李梦华副主任就任协会主席。陈毅副总理去世后,由原副总理方毅先生就任名誉主席一职。

       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,其间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干扰,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。然而即便如此,纵观全局,我国的围棋水平依就取得了显著的提升。于1960年举办的第一届中日围棋赛总计三十五局的比赛中,虽比赛采取了日本职业棋手定先的方式,但从其2胜1平32负的结果而言,可谓输得十分惨烈。然而如今,中国的职业棋手已完全可以同日本最强的棋手对阵,同时,年轻有为的棋手们正接连出现,总有一日,他们的棋艺定会超越聂卫平、马晓春,成为新一代的世界顶级围棋高手。
       现如今,在我国进行着诸多国际及国内的各类棋牌赛事,其数量每年依然呈上升趋势。职业棋手的比赛机会很多,非常忙碌,有时甚至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。像聂卫平、马晓春等一流的棋手,参加国外赛事的机会年均有数十次之多。中国的职业棋手们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。无论身处何处均受到热情的欢迎,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成为被崇拜的对象。
       新中国成立初期,围棋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受到很广泛的普及。下棋之人只有极少数,对围棋毫不知晓的亦大有人在。然而如今,到处都有围棋爱好者,尤其在学生群中,围棋不仅在大学中学得到了普及,就连小学里都有众多围棋爱好者。围棋相关的出版物也非常得畅销。围棋的月刊和报纸销量极佳,连电视节目也倍受关注,尤其在转播重要围棋赛事时收视率一直很高。
       1992年3月15日,中国棋院正式成立。棋院建筑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,由地上六层及地下一层所组成。负责的棋类项目包括围棋、象棋及国际象棋三种棋类。中国棋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棋类事业的发展已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。中国棋院下设管理上述三项棋类赛事的全国性协会组织,中国围棋协会即为其中之一。中国棋院的职责是对三项赛事的推广进行全盘操控,并对国家性比赛进行总体管理。同时,国际性的赛事和对外棋艺交流活动也是在棋院的全面指导下进行的。
       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棋院设施。棋院内包括两个占地四百平方米的对弈厅,另设若干对弈单间。此外还设有面向棋友开放的棋艺室和招待所。现在由我担任中国棋院院长一职。并由同我共事了十余年的“老棋友”王汝南先生担任中国棋院副院长。我同棋院的诸位工作人员立誓定当同心同德,齐心协力为推动祖国的棋类事业更上一层楼而不断努力奋斗。


       进入近现代以来,围棋的竞技性越来越受到重视。诚然,围棋以其竞技性吸引着众多爱好者,然而,对于围棋而言,其另一重要特性——文化性,却有着被忽视的倾向。其实,可以认为围棋本身即是一种文化,而其中又包含着技能技艺等因素。
       中国自古就将琴、棋、书、画相提并论,并将这四者列为我国的四大艺术,一视同仁。围棋与另外的三种艺术有着相通之处,它们无疑都是能够代表中华名族的文化艺术精髓。而其间,围棋又独具鲜明特色。这便是其对抗性或称之为竞技性。这种对抗性同普通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对抗性是不同的。究其原因,通常的体育运动是体力方面的竞技,而围棋却是脑力的抗衡。由此亦可断言,围棋世界是拥有“智力艺术”者的天下。也正因围棋极具刺激性这一上述特性,方使得它比起琴书画三者,更容易令人为之所着迷。而且,在围棋的世界里还蕴含着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、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。一位优秀的棋手,必须具备比常人技高一筹的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,也只有将着两者完美地相结合,才能真正拥有凭借围棋一决胜负的资格。若非如此,他便无法在这个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围棋世界中所向披靡。
       围棋是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文化艺术。之所以称其简单,是因为棋子只有黑白两种,围棋的入门极其容易。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短时间内都可以上手。而之所以称其复杂,是因其凭借上述特性,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后,不但未为之所淘汰,反而直至今日,能够荣登世界殿堂并熠熠生辉。
       若说到我国围棋文化的内容,首先应提到的是古今棋谱。从这些精彩的棋谱中,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,也解读出了围棋界的发展过程与历史变迁。同时,围棋文化还包含着文化艺术、科学技术、文学艺术以及新闻出版等诸多领域对围棋的触及。围棋需要各种文化形态对其的支撑。对于围棋而言,文化形态这一后盾越是强大,触及它的领域越是广泛,社会各界对于围棋的评价也就越高,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就会相应地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同时,为了达成围棋普及推广与围棋能力提升的目标,上述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。
       在中国古代,众多文化名人在他们的很多著作中都对围棋多有提及。春秋时代的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,后汉班固的名作《弈旨》,北宋的《棋经十三篇》,元朝的《玄玄棋经》等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作。此外,在《三国志》、《红楼梦》这些永世流传的名著中也有涉及到围棋的相关描写。更有杜甫、白居易、黄庭坚、唐伯虎、欧阳修、苏东坡等众多著名诗人,他们所作的诗及文章中也对围棋的精彩对决大加赞赏。像《十八学士图》、《四皓图》等这些围棋绘画名作的遗世,更是为我国的围棋文化锦上添花。从上述可以进一步认识到,围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围棋是一种高尚而典雅的艺术。无论身处何时代,它都受到来自各个领域文化学者的重视。在诸多文化人士的直接介入和宣传发扬下,围棋的艺术之美得到了更好的彰显。如果你问我围棋的艺术之美为何物,那便是它一言难尽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生命力了。


       如今在世界各国,尤其是中日两国,围棋文化已经实现了极大的发展。就我国而言,几十年前有关围棋的出版物数量同如今相比有着天壤之别。此外,小说、随笔、报告文学、诗歌、电视剧、电影等涉及围棋内容的作品也在相继推出。包括围棋杂志及报纸也拥有自己的阅读群。但同中国相比,日本在这方面的成绩则更为突出。日本不仅先后出版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众多著名棋手的棋集,而且将围棋史上的专业著作及著名棋手的生平传记编辑成书。尤其是在日本文坛上被誉为名笔的作家们,他们将重要的围棋战的观战记录加以发表,这些文章巧妙地结合了围棋的艺术性同作品的文学性,为读者们所津津乐道。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,以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引退棋局为原型创作的小说,期间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情节定会令每一位读者都为之所感动。况且,这部名为《名人》的观战记题材的小说能够入选世界文学宝库,这实在是一件空前绝后的事情。此外,中日两国共同合作拍摄完成的电影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》(中文片名),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围棋影片。这部作品为中日友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,这一点实在值得加以大书特书。
       随着时代的发展,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,对于围棋文化具备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浓厚的兴趣。同时我也深信,在不久的将来,围棋文化必将对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[本文摘自《陈祖德围棋二十名局》序言]

 

陈祖德(原中国棋院院长)

       陈祖德(1944.02.19~2012.11.01),男,上海人。围棋国手,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,第五、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63年9月27日,陈祖德受先(执黑先行)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,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,打破“日本九段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1980年,陈祖德患胃癌,在病中撰写自传《超越自我》,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名作。

2012年11月1日晚8点40分,陈祖德同志因胰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,享年68岁。著有《徐程十局》《黄龙周虎》《血泪篇》《过周十局》《襄夏战梁程》(中信出版社)等书籍。


 

 
 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上一篇:古代围棋诗词30首
 下一篇:俞斌谈围棋中的计算
留言板
姓 名:
标 题:
留 言: